kaiyun全站APP登录(中国)集团-官方网站

矿业先锋

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黄艳利教授

作者:办公室新闻发布浏览:时间:2022-05-10

信仰无音,拳拳赤子心就是最响的心声;生命无华,殷殷报国行就是最好的芳华。作为一名高校科技工作者,他一直铭记和践行着为推动科技创新发展、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可用之才的使命。他就是第十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kaiyun全站APP登录官网黄艳利教授。

“绿色化、智能化已成为新时期能源行业的主旋律,亟待相关基础理论的完善与科技能力的提升。”黄艳利说,新一代的能源青年科技工作者需秉持对科研的热情,潜心学术研究,栉风沐雨、砥砺奋进,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矿区的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贡献科学智慧和青年力量。

结缘矿大得以登高望远

2003年金秋时节,黄艳利怀揣着对采矿工程专业的好奇来到了中国矿业大学,结下了他与煤炭行业、矿业学科的不解之缘。问及选择采矿专业的缘由,黄艳利幽默地说:“我没有九天揽月的机遇,但我有掘地千尺为国挖煤的豪情。”

从本科时期的基础学习,到研究生时期进行充填开采的课题攻关,到公派出国访问交流,再到留校任教、破格晋升教授,一路走来,黄艳利自己都没想到人生的轨迹、梦想会与矿业如此紧密相连。

大学期间实地的矿山实习经历,深深地触动了他。他清醒地认识到:“要解决世界范围内的能源科技进步以及煤炭等能源开采人才短缺的问题,为我国的煤炭能源安全保障中的科技进步、人才培养作贡献,必须借助学校一流的学科平台,成为一名优秀的煤炭科技工作者和教育者。”

谈及荣获第十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他表示特别荣幸:“感谢学校、学院及采矿工程系老师们多年来对我的悉心培养与鼎力支持,学校一流的学科平台给了我们登高望远的机会。这些年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对于人才的重视和培养,离不开学院和团队的支撑。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矿大人,能够站在学校科技高原的阵地上攀向高峰,我感觉很自豪!”

十几年来,无论是大学本科期间提前参与导师多个煤炭企业科技难题攻关项目,还是保送研究生、提前攻读博士学位、博士毕业,他都保持铭记“开发矿业、开采光明、建设祖国、造福人类”的神圣使命,他说:“我作为一名矿大人,作为科研工作者,有职责更有义务去为行业转型升级贡献矿大人的智慧和力量。”

开展科研面向国家重大需求

从博士毕业至今,黄艳利始终保持科研定力,扎根绿色矿山,致力于煤矿矸石固废充填开采与水资源保护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他频繁地在煤矿生产一线与教室、实验室之间来回切换。

“我国煤炭大规模开采过程中岩层运动与破断导致了地下水流失、地表沉陷、矿区生态环境失衡等一系列问题,同时,产生的煤矸石累计堆放量约60 亿吨,占全国工业固体废弃物的20%以上,已跃居全国工业固废之首。矿山固废的排放,不仅占用土地、污染大气和土壤环境,而且具有发生自燃、滑坡等灾害的重大隐患,严重威胁矿区的生态环境与安全生产。”

黄艳利所在团队自主研发的固体充填采煤技术可直接采用矿区矸石等固体废弃物充填煤炭开采后的遗留空间,在有效控制顶板覆岩结构完整性与稳定性的前提下将“三下”压煤进行置换开采,不仅提高了煤炭采出率,而且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矸石固废地面排放、采动地下水流失及地表沉陷等对矿区生态环境的损害,成为煤矿绿色开采核心技术之一。

据黄艳利介绍,目前研究成果已推广至山东济宁、安徽淮北等10 多个大型矿区,推广应用矿区共处理矸石、粉煤灰等矿山固体废弃物1108.23 万吨,多采出煤炭资源921.53 万吨,新增产值56.88 亿元,新增利润26.33 亿元;自主研发的固体充填采煤液压支架、底卸式刮板输送机等设备授权国内多家公司生产,新增产值11.44 亿元,新增利润1.72 亿元。

育人育才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的人

黄艳利始终认为,高校老师是学生成长成才的筑梦人和引路人,责任重大又无上光荣。

他表示,自己的成长进步,就是得益于遇到了好的老师,是老师们悉心的引导和栽培,他才取得了些许成绩。“因此,我现在更加重视团队的培养,我要求团队每周组织一次学术研讨,每位成员轮流进行专题汇报,鼓励他们积极发表个人见解,探讨学术前沿,激发团队智慧。”

在开展科研的过程中,他还经常带领学生深入煤矿现场第一线,要求学生一起下井跟班,让学生了解到现场工程需求和自己开展的研究价值所在,教育和引导他们在开展科研、实习实践过程中树立爱国报国情怀,坚定科技报国的决心。另外,他积极鼓励博士生出国访学或定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开拓国际视野,提升科研创新能力。

从2014年就跟着黄艳利做科研的李俊孟,现在已经是博士后了,在他的印象中,黄老师对待工作向来严谨且有条不紊。每次实地考察时他不惧危险,坚持下井,除此以外,和同学们一起加班到深夜对黄老师而言更是家常便饭。吴来伟是黄艳利的硕士研究生,在他的印象中,黄老师是个相当善于和学生交流的老师,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他总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帮他们解决问题。他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更教给大家做人做事的准则和道理,因为在他看来,个人品质比学习能力更重要。

奔赴边疆向祖国需要的地方出发

笔者联系到黄艳利教授时,他本人已远在新疆,开启为期三年的援疆之旅。

“来到新疆工程学院矿业工程与地质学院工作,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落地的短短数日让我感触颇深。相对于东部地区,新疆工程学院的矿业工程学科建设、教学平台、师资队伍、科研水平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9月25日至26日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制定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给新疆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在此背景下,我们这批援疆干部更是面临着前所未有机遇和挑战!”黄艳利坦言。

由于新疆工程学院教学科研工作制度、方式都与矿大有着很大区别,黄艳利加紧熟悉工作、转变工作角色。在他看来,新疆拥有着优质能源储量和资源优势,新疆工程学院作为新疆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公办工科类本科院校,有着很好的发展机遇。矿大对新疆工程学院长期对口支援让他对自己的援疆工作始终充满信心与期待。“我将继续发扬采矿人永远不服输,永远不向困难低头,永远争第一的的精神,为新疆工程学院的跨越式发展继续贡献矿大人的智慧和力量,为学校增光添彩。”黄艳利说。

笔者通过电话采访时,黄艳利经常处于工作繁忙的状态,根本顾不上细聊,等到晚上他通过微信反馈交流信息时已是凌晨。黄艳利说,自己是一个永远在路上的奋斗者。

“只有脚踏实地,才能有机会登高望远!能够见证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美好时代,是幸运的;能够为学校增光彩,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贡献,是幸福的!”这是黄艳利写给自己的勉励语,也是他的真实写照!

新闻来源:校新闻中心

摄影:

责任编辑:赵云龙

审核:高世杰

XML 地图